[摘要]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日本科學傢赤崎勇、天野浩,與歸化為美籍的日裔科學傢中村修二,表彰他們各自在藍光發光二極體發明過程中的卓越貢獻。過去發光二極體(LED)已有紅光與綠光,但要等到1990年代藍光技術突破後,才能合成為接近日光的白色燈光,隨後才引發當前這波LED帶來的照明革命。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獲獎說明中,特別提及LED燈的發明,將為全球15億未能連上電力網絡的人民,許下一個光明的夢想;因為點亮LED所需的電力極少,靠著簡易太陽能在地發電便已足夠。
全球仍有35%人口未能穩定納入電力網
2014年的诺貝尔物理奖颁发給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与归化为美籍的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表彰他们各自在藍光发光二极体发明过程中的卓越贡献。过去发光二极体(LED)已有紅光与绿光,但要等到1990年代藍光技术突破后,才能合成为接近日光的白色灯光,随后才引发当前這波LED带来的照明革命。诺貝尔奖委員会在获奖说明中,特别提及LED灯的发明,將为全球15亿未能连上电力网络的人民,许下一个光明的梦想;因为点亮LED所需的电力极少,靠着简易太阳能在地发电便已足够。
全球仍有35%人口未能稳定纳入电力网
全球有70亿人口,15亿未连上电力网络,另外还有10亿多电力网络不稳定,有的一天只能供电數小时。這群人我们称之为能源贫民(Energy Poverty),大多數码于非洲、东南亚与印度。
没有电力,他们必须仰赖白天工作、从事家务、取水,与读书,一到了晚上,家里就必须仰赖蜡烛或煤油才能烹煮晚餐,或从事家庭手工的活。用煤油灯与蜡烛来读书?不仅太奢侈,眼睛也会很快疲劳,室内更会弥漫燃料燃烧后的废气,長期而言对家人健康难免造成不良影响。既没有电灯读书,更别说收看电视来吸收国内外資讯,使用电脑上网更是痴心妄想。在全球化、資讯化的新时代里,這些发展中国家最弱势的這群人,他们的教育就被抛在更远的后方了。
能源贫民之所以没有电力网络,多半是地处偏远,或是“非法居住”以致于无法获致基本电力這种公共設施。他可能居住在坦尚尼亚偏乡聚落,也可能住在印度孟买都会区中的众多贫民窟之内。然而LED却可以扭转這个情况。
可携式LED充电灯造福群众
印度最大的妇女团体“全印度妇女联会”(All India Women’s Conference)以社区为基地,設置社区太阳能充电站在白天为可携式LED 电灯充电,民众下班回家时順道租用电灯,提供家中數天夜间照明。由于太阳能板建置成本仍算是个门槛,因此透过共同合作社或社区集資方式,便有机会可建置共用的充电站;而让民众租用提灯,等于是將电力廉价“零售”給需要的人,使得更多人可以取得。社区妇女則受训成为設备维护技师,藉此計划赚取薪酬。
不仅全印度妇女联会,还有赤脚学校(Barefoot College),与许多独立营运的合作社,也在推动类似的事情。太阳能灯具之所以在印度备受推广,是由于印度知名的环境智库TERI長期推动“照亮百万人”計划,成功吸引了英国政府等外国捐款挹注。当然,太阳能板价格大跌,以及 LED灯具的出現,才是让众人享有光明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