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价格暴跌、毛利剧降仍是2012年中国LED芯片产业的主格调。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国内MOCVD存量达到896台,平均开工率为58.4%,产能利用率约30.1%。价格方面,前三季度国内用于白光照明级芯片价格平均降幅超过30%,用于显示屏芯片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芯片价格的快速下降也导致产品毛利率的急剧下降,多数LED芯片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状态,产能释放并未给企业带来直接赢利能力的提升。
现阶段国内LED芯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益趋向技术与资本的整合能力。数据显示,2011年三家上榜LED芯片企业退出了今年的十强争夺,今年三家新晋榜单企业分别是华磊光电、同方光电和德豪润达。
同时,从目前芯片企业的竞争差异化层面来看,除了排名第一的三安光电在规模上具备较大优势外,其余暂时处于第二梯队的企业相互之间核心竞争力还未拉开距离,GLII预计上述企业在2013年都有机会冲击第二位置。
下附芯片竞争力排名依据企业范围:中国内资控股的LED芯片研发及制造企业。
数据范围:选取2012年前10个月,上述范围内企业的LED芯片销售额和技术实力评估数据作为评价标准。
得分说明:总分100分,其中2012年销售额评估权重为80%,技术实力评估权重为20%。
NO.1三安光电
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技术实力,三安光电均排名第一。从2011年开始,三安光电与国内其他芯片企业在产能及营收规模上逐步拉开距离。
2011年三安光电的LED芯片营收为10.2亿元,是当年排名第二的华灿光电营收规模的2倍多。2012年前三季度,三安光电的营收逆势而上,达到18.9亿元,与排名第二的企业营收规模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期国内大多数芯片企业营收与去年相比均呈现下降。
同时,三安光电的产品性能和品质表现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小功率产品基本达到了台厂的水平。2012年11月,三安光电宣布入股璨圆光电,公司技术实力或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国内企业的短板--背光用LED芯片技术。同时,此次股权收购也标志着三安光电迈出了国际化道路的重要一步。
随着三安光电规模化效应显现,后续国际芯片大厂可能发动的有针对性的专利战,将是公司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NO.2乾照光电
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红黄光LED芯片市场竞争相对缓和,产品价格下降仅10%左右,同期,显示屏用蓝光芯片价格下降50%以上。乾照光电主要产品是LED红黄光芯片和聚光太阳能电池(CPV).
在LED显示屏及指示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红黄光LED芯片市场规模短期难有爆发性增长,产品价格降幅不大但公司营收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乾照光电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下降0.5%。
尽管LED红黄光芯片市场遇到短期需求瓶颈,但是由于生产红黄光芯片的MOCVD同样可以用于生产CPV芯片,因此短期内乾照光电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或将来自于未来CPV芯片市场。
NO.3华灿光电
过去几年,国内LED显示屏芯片市场被华灿光电和士兰明芯两家企业占据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今年初以来,随着三安光电、上海蓝光、华磊光电及江苏新广联等竞争对手的加入,显示屏芯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中三安光电的大规模低价甩货更是让芯片价格暴跌。
华灿光电是国内LED显示屏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今年前三季度,华灿光电营收同比下降25.7%,为2.59亿元。
由于显示屏芯片的毛利不断被压缩,且未来市场增长有限,华灿光电已经开始逐步涉足LED照明芯片的研发及制造领域。
今年9月,华灿光电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18亿元在苏州扩产,届时规划化优势将凸显,成长性可期。
NO.4华磊光电
华磊光电首次进入国内LED芯片企业市场竞争力10强。公司成立于2008年,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主要由湖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注册资本3.69亿元,资金背景雄厚。
华磊光电LED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照明及显示屏领域,现有32台MOCVD,其中2台用作研发,其余设备基本上已经投产,外延片月产能超过8万片。
同时,在国内多数厂商产能利用率不足5成的情况下,华磊光电将产能利用率提至8成,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2012年营收或将突破3亿元大关。
NO.5上海蓝光
上海蓝光目前拥有上海和合肥两个生产基地,主要研发及制造LED照明及显示屏芯片。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芯片价格降幅较大,由于上海蓝光合肥基地今年开始顺利投产,出货量上升,使得前三季度公司总体营收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上海蓝光成立于2000年,是彩虹集团公司控股的二级子公司,资金背景雄厚,是国内成立较早的LED芯片企业之一。
截至2012年10月底,上海蓝光到位的MOCVD总数量排行全国第三。其中,上海基地机台以小片机为主,合肥基地则是2011年引进的新机台,目前投产率已达6成,预计年底前可以全部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