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称呼顾明德“顾大师”,一方面因为顾明德曾连续获得德国iF等多个設計大奖,从业20多年来参与众多IT品牌工业設計;另一方面,顾明德积极推动中国工业設計教育事业,只要有时间就在中央美院和清华美院客座教书,作为“2009首届中国金体验IT設計大奖”的評委之一,他力求將经验传承下去。 在美国出生的顾明德从小跟随父母周游列国,曾经在日本、阿根廷居住,中英文之外还能讲熟练的西班牙语。顾明德说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却有着对艺术的領悟天分,从小自学各种绘画技法。一次哥哥的艺术系同学看到他信手涂鸦,极力建议他念設計系,就這样,顾明德考取美国艺术中心設計学院工业設計系。 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是IT产业腾飞时期,需要大量工业設計人才,于是顾明德回到台湾创业,开办了自己的設計公司。1995年,顾明德获得宏碁的赏识,“我们一起进行市场規划、界面設計、用户使用等各个方面的分析,是大家共同成長的过程。”当时公司培养的設計后备,如今在台湾已经成为IT工业設計的中流砥柱。
每当顾明德站在一个巅峰的时候,都会將自己归零后,重新出发。2000年后,顾明德把视野放到经济起飞的内地,2001年他在上海恒隆广场租了200多平米的办公楼,但此时設計市场不成熟,内地企业对設計的理解也有限,所以這次创业失败了。但没有放弃内地市场,是今天顾明德看来自己最正确的决定。2004年,通过朋友介绍,顾明德与联想合作,設計出联想自行开发的第一款智能手机,并荣获2005年的美国IDEA設計奖。而联想的成功案例,也幫助顾明德吸引更多内地品牌的目光与信任,彻底打开了内地市场。20年的IT工业設計经验,已经把他放在一个“选择客户”的地位上,只要不断复制就可以一直保持成功的狀态。而顾明德却选择抛弃IT行业,重新开始,往环保家居設計領域进军,他需要在社会价值上肯定自己。 遇到明凯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因为在顾明德需要新类型客户的时候,明凯出現了,而且双方对环保的理念一致,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革命都充满信心。顾明德的設計公司负责明凯照明LED部分的設計工作。百姓虽然对LED并不陌生,但真正引入到家用光源仍是新生事物。在美国,LED已经取代了传统灯泡,如同現在中国人习惯使用节能灯泡一样,但是LED比节能灯泡更环保节能,对這一点中国消费者尚无认知。家人都在美国的顾明德明白LED的深层价值。目前LED灯具产品的发光效率约70~100lm/W,节能灯的发光效率一般是60lm/W;使用寿命上,虽然LED光源本身寿命也比较長,但LED灯具使用的恒流源目前是制约灯具寿命的最大瓶颈,一般不到1万小时,而节能灯泡的寿命在6000小时,如果LED灯寿命按照理论达到了节能灯的10倍,在性价比上就明显更胜一筹。
目前中国的LED光源主要用于路灯,由政府資金推动,虽然家庭对LED光源的认识很少,但LED行业却正成为国内投資的热点,奥迪汽车的尾灯都开始改用LED了,很多矿山也开始大量采购LED灯。在中国市场的未来,节能降耗的产业无疑是最重要的投資領域。明凯砸下2.5亿元发展LED光源,顾明德則拿出最好的設計团队配合。做一个未知的市场,既兴奋又冒险,顾明德希望通过他的設計,让老百姓关注LED光源,并能逐渐取代以前的光源。“能见证LED在中国家庭普及,是件庆幸的事。” 記者:你参与过很多IT产品設計,你认为現在中国内地的IT設計生态如何? 顾明德:首先,我承认現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但是,企业家对工业設計的理解仍然不足。健康的生态应该是企业与一个相对固定的設計公司或团队共同成長,经常更换設計队伍的品牌无法有長远的市场規划,产品呈現出的风格总是在跳跃,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記者:一些企业宁愿抄袭成功設計来节省成本,你对此有何看法? 顾明德:抄袭是个很微妙的事,在設計业内,我们很难真正创造一个全新的东西,多少都会借鉴之前的经验。但是优秀的設計师心里永远要有一条界线,它很清晰又很微妙地隔开抄袭与借鉴。比如iPhone出来以后,很多大品牌手机也推出类似的产品,但這是鉴于iPhone成功经验之上自己加以改良的設計,并没有照搬人家的东西。内地有些企业是直接抄袭,這样的設計师我们并不认同他,我们叫他们是設計工人。
技术上,内地設計师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是在精神和思想上还缺乏很多,比如生活经验和国际视野。設計师行业有句俗语“只有贵族才能成为設計师”,意思是说只有用过好东西的人,才有创造和鉴赏好东西的天赋。 記者:一个优秀設計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顾明德:每个专业学院都可以教出出色的技术,但是設計师责任感需要后天培养。我在讲课和带晚辈的时候,会不断重申一个观念,設計师不是一个糊口的职业,好設計师需要一种态度。要从社会责任感出发,从高的角度看事物,想着你的設計会为人类生活做什么贡献,而不是单純的赚多少钱。
記者:你在内地实践中如何將商业与設計結合?
顾明德:設計的产品一定要赚钱的,不能摆放在家里欣赏,設計师要明白客户的需求。一个真正的設計师必须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去規划产品,如果只是一味做大、做更多案子,那設計只是赚钱而已,并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記者:有谁对你的設計之路起到影响作用吗?
顾明德:大学时我喜欢一个叫MarioBellini的意大利設計师,并不是設計风格,而是他的理念对我影响很大,他认为“观念到,就能做得到”。 在我工作时我必须要有音乐,需要感觉的时候我听爵士乐,其他时间也必须有背景音乐,但没有风格上的限制。早年做创作的时候,我甚至喜欢去吵闹的酒吧,周围声音越嘈杂,我的灵感就越充沛。記者:你未来想做什么設計? 顾明德:我厌倦了没有生命的东西,IT产品就是這类东西,他们很快更新很快被抛弃。未来只关注有生命的产品,生活家居类的和环保的产品,再接触的設計一定是可持续使用,对生活造成积极作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