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LED转战国内狼烟起 专利池应对技术壁垒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28  来源:中国照明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405
核心提示:“‘夜世博’的美麗,LED光源確實功不可沒。”當“LED”這個詞匯不斷地從央視名嘴白巖松口中蹦出時,中國照明學會常務理事潘建根敏銳的感覺到,LED產業在國內發展的好時代就要來瞭。 有機構預計,最快在2015年,LED在中國照明市場的占有率將達到20%,帶動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中國將進入全球LED照明市場前三強。 此前中國LED企業超過60%以上的產品均在歐美等海外市場銷售。 “但這樣的比例情況,可能就要出現逆轉。”潘建根對本報筆者表示,2009年,金融危機導致國外LED市

   “‘夜世博’的美丽,LED光源确实功不可没。”当“LED”這个词汇不断地从央视名嘴白岩松口中蹦出时,中国照明学会常务理事潘建根敏锐的感觉到,LED产业在国内发展的好时代就要来了。

    有机构预計,最快在2015年,LED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將达到20%,带动产业規模达5000亿元,中国將进入全球LED照明市场前三强。

    此前中国LED企业超过60%以上的产品均在欧美等海外市场销售。

    “但這样的比例情况,可能就要出現逆转。”潘建根对本报笔者表示,2009年,金融危机导致国外LED市场疲软。此外,由于LED的核心专利技术一直被欧、美、日厂商垄断,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专利诉讼,并多數以和解赔偿收场。

    但随着奥运、世博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带动,我国的LED产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统計,2009年我国LED封装器件产能约占全球的60%,LED应用产品的产值增長率超过30%。

    伴随着国内市场扩容,LED企业也纷纷开始转战内地。

    到内地“赶集”

    目前,我国已有7个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和4个区域产业集群,但生产和销售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广东和浙江兩省。

    不同于多數企业把厂房建在沿海地区,产品销往内地或全部出口,钧多立企业集团就做了一項“激进”的决定:去内地生产,把厂房从深圳迁至成都。

    “我们希望更接近市场。”钧多立企业集团执行董事毛梓铭对本报笔者表示,目前国内应用LED产品最多的区域,一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二是建設規划新項目比较多的偏远地区。“地处内陆的程度可以更好的兼顾兩个市场。”

    事实上,相比一些沿海城市的优惠政策越来越苛刻,一些内陆城市已显示出更加开阔的“胸怀”。

    据本报笔者了解,按照钧多立与成都市政府的合作协议,前者协助成都市在其新能源产业基地打造完整的LED产业链。作为回报,钧多立將获得300亩工厂建設用地和5000万元的資金支持。

    显然,对于11年前以50万元注册成立的钧多立来说,5000万在今天仍是一笔不容小视金额。

    即使更多的企业更相信近水楼台先得月,选择驻扎沿海城市兼顾海外及国内兩个市场,钧多立的内地“赶集”之路也不孤单。

    几乎是同时,浙江海威也踏上了這条内地搬迁之路,只不过,它的目的地是安徽宣城。

    国标导致五成企业淘汰?     “不仅是宣城,整个国内市场我们都在积极地适应当中。”海威年轻的销售经理助理谢孟辉向本报笔者解释,此前在“不差钱”的国外市场上做惯了的海威,感到强烈的“水土不服”。

    据了解,因为缺乏相关标准,国内市场上LED照明产品种类虽多,质量却良莠不齐。

    同时,作为一項新兴产业,我国LED照明产业中真正具有控制力和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數量偏少,企业产品雷同程度高。后果就是杀价,导致企业竞争長期以价格竞争为主。

    “与国外比较看重产品质量不同,国内的有些工程在投标时給出的价格就比较低,因此,在产品选择上,价格低廉有时会成为首选标准。”谢孟辉坦言,只有用户有特别要求,工程方才会去关心产品的质量。

    “无标可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山寨’横行,市场杂乱无序。”潘建根表示,不少企业需要LED产品却并不懂行,只能凭感觉选择供应商,还有就是通过价格去比较。

    不过,這样尴尬的产业現狀,正在被改写。今年5月1日,经过長达7年的酝酿,LED标准的归口单位,全国照明电气标准化技术委員会制定的5項标准开始实施。

    业内人士透露,国标实施后,將有五成企业被淘汰。“每个产品的成本將增加8-10元,而市场上部分产品的利潤仅为3元,甚至更少。”一位企业主表示。

    “目前出台的标准还没有齐全,具体参數方面的規范也还不够細,约束力并不是很强,但接下来还会有一些标准陆续推出。”潘建根认为,可以预见的是,LED行业必然会面临一次洗牌。

    抱团出击专利壁垒

    因为拥有核心技术,张明的企业曾蒙受“不白之冤”。

    “我们被日本一家知名的高科技跨国集团公司狀告,说新力的稀土发光材料侵犯了它们的专利权。”

    作为上海世博会LED产品供应商,新力掌握着130多項LED照明的核心专利。其中,新力自发研制出的稀土发光粉,能够在白天时主动吸收可见光或者日光,并且在夜晚漆黑一片时自动发光。

    从研制出稀土发光粉到运用到产品中去,张明用了5年时间。可正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时,突然接到法院的传票,這家日本企业要求新力立即赔偿50万元、关闭工厂、销毁模具和設备。

    “他们剽取了中国的专利技术,再改头换面,把已知公知的技术申請为专有技术。然后在市场上向全球发出知识产权战争,妄图垄断整个稀土发光材料市场。”张明愤怒地表示。

    经过31个月的拉锯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資金后,张明才打赢了這场官司。

    实际上,核心专利壁垒就像一把悬在中国LED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由于核心专利均被海外厂商控制,中国企业随时面临着专利侵权的风险。

    据了解,日本市场对于LED的需求量极大,但中国品牌几无涉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对于专利侵权的排查极端严厉,迫使中国企业不得不主动放弃這块市场。     与此相对应的,是海外企业加大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力度。比如,美国CREE、旭明已在中国建厂,日本日亚化学也計划在中国建立生产工厂,扩展其自身产品线覆盖范围。

    “建议相关企业抱团应对,形成一个专利池。”潘建根表示。

    据本报笔者获悉,在LED企业聚集最多的深圳,將成立一个国内首家LED专利联盟,成員内企业之间可以进行专利的交叉授权。     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長眭世荣告诉笔者,专利联盟成立后,一方面可以降低核心专利的授权价格,另一方面甚至可以通过多个应用专利置换一个核心专利的形式,整体降低企业的成本。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LED转战国内狼烟起 专利池应对技术壁垒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dtmuban",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