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
嘉兴电力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被批准的电力行业博物馆,一期总投資422万元,主体建筑面积
没有电灯,他们从动物油中得到启示
一个类似現代铁锅的石头工具,一个类似現代水瓮的带把用具,中间是一个大型的称之为“豆”的灯具。如此奇形怪狀的东西和电灯有何关系呢?当人们看到這些展览品时,就不禁会发出疑问。“這是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用来照明的工具。”嘉兴电力博物馆工作人員陆大雄解释了其中的奥秘。
“我们的祖先在用火烤食物时,发現动物油可以增加火光。于是他们就把动物放在這些类似于現代铁锅和水瓮的工具里煮食,而把烧出来的油放到這个‘豆’里面,用来点火照明。”原来這就是早期的“油灯”,看似如此简单的几样“大家伙”,却集合了我们祖先的不少智慧。
感受了4000多年前的照明工具,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是形形色色的各种灯具,其中尤以明代的“天宝纹銀”瓷器龙凤油灯和清代的“玻璃人物画蜡烛灯”最为引人注目。不仅做工精美,而且价值不菲。
没有电熨斗,他们在火上做起了文章
一个类似現代舀水勺子的铜制工具,却赫然标注着“火熨斗”三个字,它和現代的电熨斗又有什么关系呢?莫非是电熨斗的前身?据陆大雄介绍,“火熨斗就是清代用来整烫衣服的,在這个斗里面装上炭,一加热,底下不就热了吗?在没有电的情况下,人们就用這种方式来烫衣服。”
除了神奇的“火熨斗”外,一个没有數字按键的电话也让人感到纳闷:没有按键,也没有拨盘,這电话怎么打呢?“你只要直接拎起来就可以打了。”陆大雄作了个示范,“這个电话当时是給嘉兴永明电灯公司的总经理专用的,因为总经理事务繁忙,每次打电话都拨号的话比较麻烦,有了這种电话,直接拎起来就可以打到服务台,再由服务台转到所要找的分部,方便很多。”
没有晶体管,
1985年前后生产的一个仅仅
原来如此,怪不得這些尺寸不一的电视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笨重。当然当时生产的收音机也是一样,大块头的电子管占据了收音机的一大半重量。一眼看过去,這些电视机和收音机都像装在一个硕大的木盒子里。
在嘉兴电力博物馆走上一圈,仿佛是穿越了历史的長河:从4000多年前的照明工具到現代的“紅绿灯”前身,电灯的发展一览无余;从清代的“火熨斗”到現在的电熨斗,从电子管电视机到晶体管电视机,电力发展給人类带来的变化尽收眼底;从1912年嘉兴永明电灯公司安装的第一台英国制造的60千瓦柴油发电机到現在的线路長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