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信息,从今年开始將以财政补贴方式每年在全国推广5000万只节能灯,以引导更多消费者使用节能灯。
有专家算了一笔账:一只13瓦节能灯的亮度相当于60瓦白炽灯泡的亮度,节能灯每只15元左右,使用寿命6000小时,白炽灯1元,使用寿命1000小时。按北京每度电0.4883元計算,节能灯可节省电费123.72元。再加上如果要点够6000小时还要花5块钱购买5个白炽灯,那么总的算下来,节能灯比白炽灯要节省128.72元。在整个节能灯6000小时使用寿命中,当使用到10%即600小时之后,就可以省钱了。
专家算的是理论账,可实际情况則是目前我国家庭节能灯使用率不足10%。据统計,2006年我国节能灯产量达到17亿只,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九成,可70%以上出口国外。老百姓对节能灯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节能灯价格太贵,再就是一些产品质量不佳,正常使用半年左右就坏了,根本用不到6000小时。一算账,电是省了,可钱并没有省下来,甚至比用白炽灯更费钱。
问题症結找到了,省电不省钱是节能灯难以推广的“瓶颈”。使用节能照明虽然对国家有利,但居家过日子都有一本“家庭经济学”,省电首先是为了省钱,如果省电不省钱甚至浪费钱,节能灯势必受冷落。
我国照明用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12%,如果把現有的普通白炽灯全部更换成节能灯,全国一年可节电6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去年三峡水电站全年的发电量。让节能灯走进千家万户,关键是要突破省电不省钱的“瓶颈”,达到国家节电、百姓节钱的双赢效果。
笔者以为,对策有二。首先要提高节能灯的质量,延長使用寿命就意味着百姓购买成本的下降。其次要降低节能灯的价格,节能灯不能成为“贵族产品”,让老百姓消费不起,生产商和销售商应主动降价,薄利多销。推广节能照明作为国家的一項能源战略,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規配套。据了解,发达国家通常都对使用节能灯給予财政补贴。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政策也开始与這一“国际惯例”接轨。那么,财政补贴应补在哪个环节?笔者建议一是补贴在流通領域,把节能灯的价格降下来;二是給节能灯用户直接补贴,以鼓励使用节能产品。同时还可考虑对节能灯生产企业减税或免税,以进一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
●相关新闻
国家將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节能灯推广财政补贴暂行办法,从今年开始,国家將对供货企业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推广节能灯,以引导更多消费者使用节能灯。
今后,国家將统一招标一批节能灯供货企业,并确定供货价格,每年在全国推广5000万只节能灯。在推广过程中,国家將对学校、宾馆等大宗用户按每只节能灯供货价格的30%进行补贴,对城乡居民按每只节能灯供货价格的50%进行补贴。
据国家发改委环資司吕文斌处長介绍,企业在安装灯的过程中要做好記录,对大宗客户要有服务合同,对城乡居民,要有居民的签字。同时国家还要对使用情况进行監督抽查,一旦发現企业有弄虚作假、骗取补贴資金的情况,將取消其供货資格,并向社会进行公布。
据悉,“十一五”期间,国家將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1.5亿只节能灯,可以节电290亿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市去年5个月的用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