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夏的一天下午,本来艳阳高照的津门上空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天空黑得如同暗夜,马路上行驶的车辆都亮起了大灯。此时,路兩旁的街灯一起亮了起来,明亮的灯光穿透雨雾,为车辆行人指明了道路。這种情况持续了二十分钟便风吹云散,又恢复了万里晴空,而路灯也随着太阳的重新露脸而闭上了眼睛。
早期的路灯启闭全靠人工按照日出、日落的时间合闸、拉闸进行,不仅费工费力,又容易出错而且很难在时间上做到统一。后来,路灯启闭改为仍需人工操作的高压控制,再后来又进步为机械钟控,但因为地球公转造成的夏至后白昼逐日缩短,冬至后白昼渐長的原因,每隔5到6天,就要派人对各控制点的钟表调整一次,仍然比较麻烦。到上世纪80年代,市路灯公司的普通路灯维护工人王伟仁,靠長期的工作实践和刻苦钻研(当时的路灯工人除维护自己管片内的路灯設施外,还要负责路边公共时钟的正常运转,心灵手巧的王师傅因此掌握了全套的修表技术),触类旁通地发明了具有全新表盘和曲线指针的模拟日照钟控装置。该装置將一年四季的日照曲线和走时精准的石英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解决了路灯自动按照日出日落时间启闭的技术难题。经过多次改进完善后的该装置,于1987年申請了国家专利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金奖。当年,全市18条路灯高压控制线路上全部安装了该装置,天津的路灯启闭进入了自动化时代。次年,王伟仁拿到了国家专利证书,该装置在全国范围得到了运用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再一次证明实践出真知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設的快速发展、市民对路灯照明需求的提高和建設低碳社会的要求,天津在全国率先研制成功了路灯智能化光控系统,如果在夏天的正午时间,在某一区域突然出現浓重的积雨云,当地路灯控制的光感应器便会自动开启路灯,乌云过后会自动灭灯,十分人性化且节约能源。但這一先进技术也存在一个現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光感应装置上面落了一只鸟或是其他物体,遮挡了阳光,光感应装置便会误以为当地的光线整体昏暗而启动路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此,路灯科技人員再接再厉,利用計算机技术研发了电子钟控加光控的智能化路灯远程集控管理系统。如果在路灯正常启闭时间的前三十分钟,自然光照度降低到30勒克斯,路灯便会提前开启。不仅实現了路灯的合理启闭,而且避免了电能的浪费。针对夏季突发雷雨和冬季异常天气及大雾等情况,路灯管理部门还可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类似手机短信群发的技术,对路灯开启和关闭进行实时的合理控制,满足路人对照明的需求。
在這里順便介绍,現在个别路灯晚不亮,除极少數是因为供电线路检修陪停外,多數都是因为电缆被盗或是受到外力破坏所致。若遇此等情况,可随时拨打“95598”电力客服热线或“24340230”路灯热线反映,路灯职工將尽快为路灯恢复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