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ED产业近年发展加快,LED灯具入室被称为新一轮照明革命,我国也相继出台多項政策措施,有力推动LED产业快速发展。
數据显示,2011年我国LED产业产值达1540亿元,同比增長22%,产量同比增長50%。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产品应用領域从较为成熟的指示显示、景观照明等領域,向大尺寸液晶显示屏背光源、汽车灯、道路照明、普通照明等領域延伸。预計2012年,行业产值有望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長30%。
近年来,江苏盐城地区的LED灯具产业发展迅猛,由于处于上接山东北方基地、下承長三角、西有华中武汉光电基地、东有日韓国际市场的显著的优势,先后引进了江苏伯乐达光电LED項目、日月照明LED城市道路景观照明項目、金意霓虹LED应用灯具和总投資20亿美元的协鑫光电LED等一大批項目。其中,伯乐达LED項目拥有LED道路照明灯具和1400万支功能型LED光源生产能力,可实現年产值4.1亿元,利潤1100万元,税收3300万元,国内外市场上占有率达到3%~5%;金意霓虹LED应用灯具全部出口欧美市场,年销售额达800万美元;协鑫光电LED是盐城历史上投資额最大的新兴产业項目,是集LED外延片与芯片生产、制造、研发于一体化的重要基地,項目达产后预計將实現年销售近百亿元,并带动下游LED封装、模块和产品应用等产业的集聚,形成年产值超千亿的LED产业聚集带。
但是,随着這些項目的纷纷落户,盐城地区LED灯具产业却出現了发展瓶颈,資金与技术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首要难题,转型升级和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三重门”:
产业結构分布不合理,上游核心技术缺乏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盐城地区有80%的企业从事下游产品制造,只有以伯乐达LED項目为代表的寥寥几家企业能够进入上游LED芯片制造領域。上游核心技术缺失对盐城LED灯具产业的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许多企业认为受芯片影响,产品质量受制于人。
下游产品研发、技术能力薄弱,配套产业不健全。下游产品研发、設計中的问题主要在于配光、电源驱动和大功率散热三个方面,有近20%的企业没有上述三个方面的研发能力。从具体的能力上看,人才紧缺问题反映最为强烈,有近40%的企业认为自身缺乏配光、电源驱动和大功率散热方面的人才。
企业实验室建設不完善,产品认证存在诸多困难。LED企业的研发检测中心和环境试验中心的建設力度不大,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检测中心和环境试验中心,只有近10%的企业拥有附件安全、光危害和热分析仿真方面的检测設备。
要突破瓶颈制约,加快盐城LED灯具产业发展,必须形成更加完备的产业規划,不断深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設,建立健全各类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走产业集群的規模协作之路。
完善全市产业发展規划,形成发展合力。制定《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規划纲要》,以扶持上游芯片制造产业和完善下游配套产业为重点,迅速出台产业技术发展細則。同时,学习和借鉴东莞、中山、大连等城市的成功经验,采用实施LED产品示范工程、設立LED产业园区、开設LED国际采购交易中心等方式,推动LED灯具产品的广泛应用,强化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品牌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加快LED公共服务平台建設,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地方政府和检验检疫部门要充分利用現有检验检疫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加大設备、场地和人員投入力度,开拓LED成品和研发領域的检测能力。同时,检验检疫等技术部门应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工作,利用行业协会的組织作用和检验检疫技术优势对企业开展培训。
健全产业服务体系,提供全面保障措施。财税、金融部门应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措施,建立健全融資担保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投資积极性的政策体系。人事、教育部门可利用設立LED产业专項基金等手段,优先引进一批技术带头人,提升LED产业高、精、尖領域的研发水平。科技部门可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長期合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鼓励企业进行专利开发与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