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发改委:我国完成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29  来源:国家发改委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372
核心提示:據國傢發展改革委介紹,經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去年我國超額完成瞭推廣5000萬隻高效照明產品的任務,取得瞭用戶節電省錢、社會節能減排的積極效果。 去年,各地方和有關部門在國傢發展改革委下達的五千萬萬隻高效照明產品推廣任務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截止到今年1月底,全國通過財政補貼推廣節能燈6200萬隻,比原定目標超出24%,直接拉動消費6.5億元。 首批推廣任務順利完成 同普通白熾燈相比,節能燈等高效照明產品使用壽命長,節能效果明顯。據國傢電光源監督檢測中心(北京)主任華樹明介紹,節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经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去年我国超额完成了推广500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的任务,取得了用户节电省钱、社会节能减排的积极效果。

    去年,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五千万万只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截止到今年1月底,全国通过财政补贴推广节能灯6200万只,比原定目标超出24%,直接拉动消费6.5亿元。

    首批推广任务順利完成

    同普通白炽灯相比,节能灯等高效照明产品使用寿命長,节能效果明显。据国家电光源監督检测中心(北京)主任华树明介绍,节能灯虽然单价较高,但能耗低,使用寿命長达6000小时以上,是白炽灯的6倍,長期使用既节电又省钱。

    为加快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节约用电,保护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組织实施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并列入“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中。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发展改革委制定并实施了“十一五”(2006-2010)期间計划,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亿只,逐步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這項計划全部实施后,全国一年可累計节电290亿千瓦时,少排放二氧化碳2900万吨,二氧化硫29万吨。推广計划从2008年开始实施。

    各地积极探索多种推广模式

    在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工作中,北京、山西、云南等地探索出成功的推广模式,有力地推动了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应用。

    2008年,北京市选择四个城区的400多个社区为推广重点,由居委会和推广企业协作,事先发布公告,逐个小区进行推广,一个多月内推广了400多万只节能灯。這种做法計划性强、效率高、組织有序。

    山西省在長治、运城的乡镇一级,組织村委会及推广人員进行培训,深入开展需求调查,逐村逐户登記,统一配送推广产品,一个月内推广了300万只节能灯。

    云南省根据大宗用户需求集中、需求量大的特点,以大企业(集团)为重点,集中推广。仅在紅塔集团、紅河集团等4户企业就推广了93万只节能灯。发展改革委认为,這种模式的推广工作組织有力、效率高、成本低。

    浙江省利用邮政系统完善的信息和物流渠道,向杭州市80万户居民家中发放了宣传資料,通过邮政回执确定用户需求,并通过邮购手续送货上门。发展改革委认为,浙江的做法宣传效果好,配送便捷。

    河南省利用政府网站,設立财政补贴节能灯推广申购頁面,用户可通过网络方式申請购买。這种做法便捷快速、减少現场购买带来的不便。

    各地成功的做法,既为扩大节能灯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也为推广其他节能产品积累了经验。

    节能减排扩内需效果明显

    据发展改革委介绍,此次节能灯的推广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促进了节能减排,扩大了消费需求,同时还支持了企业发展,带动价格下调,增强了节能意识。

    据有关部门测算,這次推广的6200万只节能灯,每年可节电32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320万吨、二氧化硫3.2万吨,对推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現“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财政补贴约2.8亿元,直接拉动社会消费6.5亿元;按电价0.5元/千瓦时测算,年节约电费16亿元。

    发展改革委认为,通过這次推广工作,提高了公众对节能灯的认知度,增强了居民使用高效节能产品的意愿,引导社会各方面合理消费、绿色消费,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发改委:我国完成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dtmuban",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