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几年,德国Q-Cells、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等太阳能光伏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在中国,2009年3月底,扶持光伏产业的128、129号文件相继出台后,酝酿已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規划也即將出笼,光伏产业必將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探讨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态势,对光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垂直一体化整合渐成趋势
随着多晶硅暴利时代的终結,利潤在各环节的分配逐渐理性化,像天威英利、河北晶澳、常州天合光能等拥有垂直一体化优势的企业获得了更高的利潤回报。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和风险,曾经专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的光伏企业纷纷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垂直一体化整合渐成趋势。江西赛维LDK在成为全球最大多晶硅片生产商的基础上,2008年2月投資25亿美元成立苏州BestSolar公司,正式进入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領域;2008年11月,公司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一期項目正式投产,赛维LDK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2009年5月,赛维LDK董事長彭小峰在“兩岸太阳能论坛”上表示,公司不排除与同业在全球主要市场成立組件与系统公司,這意味着赛维LDK將垂直一体化作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此前,有消息称,兩家世界级的太阳能巨头——太阳能电池龙头厂商德国Q-Cells与排名全球第二的太阳能级硅片制造商RenewableEnergyCorp(REC)正在酝酿合并,希望借此实現太阳能供应链的垂直一体化整合。而長期专注于光伏下游組件制造的CSI阿特斯董事長瞿晓铧也透露,该公司正在洛阳建設一座大型硅片厂,以此向上游渗透。同为电池和組件生产企业的尚德也宣布,以9890万美元收购从事硅料和硅片生产的順大控股股份部分股权。此外,長期从事硅片生产的浙江昱辉近期在四川投資多晶硅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还將启动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收购了一家电池組件生产企业,打造垂直一体化企业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跃跃欲试抢滩光伏市场的中国五大电力集团而言,其进入的模式也更偏向于“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模式,中电投、大唐和国电都已提出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全方位介入太阳能产业的設想。笔者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垂直一体化整合將成为国内外有实力的光伏企业的工作重点之一。
薄膜电池投資日益增多
在金融危机之前,高昂的多晶硅价格制约了光伏产品的应用发展,在這种情况下,不少人对低价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寄予厚望,认为它將是晶体硅电池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這场危机冲击得海外市场严重萎缩,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因此业内又有了“薄膜电池优势不在”的论断。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在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突飞猛进的21世纪,低价且有极大工艺改良性的产品永远能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5月5日,河北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第一块超大型5.7㎡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正式亮相第三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该公司自2007年投資薄膜电池領域,計划总投資14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产能达到500MW。5月12日,中特集团(香港)与重庆市綦江县签订投資协议,計划在綦江县投資38亿元着力打造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园;5月中旬,江苏绿洲新能源公司投資6亿美元在江苏省镇江市新上总产能达200MW的非晶硅薄膜电池項目;5月25日,浙江正泰首条20MW微晶非晶第二代薄膜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目前该公司在薄膜电池上的投資已达20亿元人民币;5月末,信义玻璃宣布引入年产能达275万平方米的第二条光伏薄膜导电玻璃生产线,预期2010年第三季度于珠三角投产,总投資额逾1亿元人民币;6月5日,由中国汇通担保有限公司、台湾威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投資1.5亿美元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太阳能电站及太阳能相关系列产品生产項目正式签约;此外,天威薄膜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检测中心4月8日奠基开建,富捷投資在武汉投資4亿元的薄膜項目也已于近日开建;还有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园区,随着中国建材集团、爱康集团总計近50亿元的薄膜項目入驻,這里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薄膜电池产业基地之一。
放眼全球,2008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实际产量远超预期,达到892MW,比2007年增長123%,连续兩年成長率超过120%。薄膜巨头美国FirstSolar公司2008产量更是达到503MW,跃居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排行榜次席,而且非常有可能在今年荣登榜首,达到1000MW的产量。从2008年7月份以来,联想、英特尔、国际金融公司IFC等纷纷进入薄膜电池行业。今年5月初,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Q-Cells旗下Sunfilm公司与Sontor公司宣布联手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硅基多結薄膜組件公司。
薄膜太阳能电池投資热并没有因市场的暂时低迷而降温,人们看好的是:在光电建筑一体化愈演愈烈的今天,薄膜电池將来在這一領域所拥有的绝对优势。
校企合作趋势更加紧密
太阳能光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加强光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对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具有积极意义。今年伊始,中科院即組织有关院士、专家,研究制定了“太阳能行动計划”,希望通过启动這一計划,推动产学研結合,尽早使太阳能成为经济上可以大規模利用的能源。6月1日,全球領先的纳米制造技术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与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签订太阳能科研項目資助协议,为這兩所高等院校提供光伏科研方面的支持。此外,由南开大学和天津保税区投資公司合作建立的“国家863铜铟硒太阳能薄膜电池中试基地”中试工艺設备与大面积材料和器件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研制出有效面积为804㎝2的玻璃衬底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組件,其光电转换效率为7%,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在光伏人才培养上,“校企联姻”模式已经成为为行业人才库输血的捷径。2006年,南昌大学与赛维LDK合作組建了“南昌大学——LDK太阳能研究中心”;2008年10月6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内首个光伏学院——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2009年4月,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专业培养太阳能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还是這一年這一月的20日,无锡尚德与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合作成立的尚德光伏学院正式揭牌。5月22日,阿特斯阳光电力与常熟理工学院签订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创办阿特斯太阳能光伏科技学院。此外,辽宁工业大学也計划和锦州新日公司合作成立光伏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四川高校中首开光伏专业,并正式聘請中科院广州分院专家挂职指导新专业建設。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在光伏人才培养上,基本上还停留在二流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层面,国内知名院校虽然在光伏領域有所研究,但均未开展系统化的教学。笔者认为随着国家新能源規划的出台,光伏产业的发展空间更大,国内知名院校的光伏教育也將陆续展开。
全球战略合作步伐加快
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光伏企业的战略合作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08年10月,无锡尚德与河南电力实业集团签署光伏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將共同推动光伏产业在河南的推广应用;今年3月7日,尚德又与美国太阳能項目开发商3rdRockSystemsandTechnologies,Inc.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开始在美国开发7.2MW太阳能发电系统。4月15日,英利与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签订正式战略合作合同,双方承诺將在組件质量控制和組件认证测试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利用双方优势,提升在各自領域的工作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5月初,上海索朗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与江苏順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合資公司,共同拓展美国太阳能市场。江苏順大在多晶硅料和硅片供应方面实力雄厚,而索朗太阳能則拥有先进的太阳能电池片技术,同时在美国也有一定的資源。合資公司旨在整合双方的优势力量,在美国市场建立起完整的光伏产业链。5月11日,日本太阳能电池大厂京瓷与日本零售业巨擘永旺发布联合新闻稿,宣称双方將在户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贩卖上进行合作,并計划于今后3年内卖出1万組(户)太阳能发电系统。5月中旬,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江西赛维LDK与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商Q-Cells合資的系统公司已在德国开工,通过合資組建系统公司,將一改双方都存在的上游过剩、下游短缺的不均衡产业布局。还有德国肖特与IMEC在6月初决定联手进行晶体硅电池片的研发。
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联手企业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强强联手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通过資源整合,优势互补,放大生存空间,缩小市场风险,是今后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光伏先进技术层出不穷
随着光伏产业的篷勃发展,光伏技术的研发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在物理法多晶硅制备、光电转化效率提高、电池厚度降低等方面成绩斐然,這必將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从而实現光伏发电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物理法多晶硅制备方面,宁夏銀星多晶硅公司副总经理宋冬梅近日攻克了“冶金物理法制备太阳能多晶硅”技术难题,采用该技术生产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平均达到16%以上,最高可达17.91%。在光电转换效率提高方面,浙江正泰采用欧瑞康公司一揽子生产线生产的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9%,填补了国内太阳能行业在第二代薄膜电池技术上的空白;尚德电力Pluto技术目前可实現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19%、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超过17%的水平……
技术、产业規模、企业战略日渐成型、成熟,只要政策扶持到位,中国的光伏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康庄大道指日可待。
目前,金融危机和环境问题强化了中国政府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方针,各省份也对可再生能源建設空前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如果新能源产业发展規划出台,這必將极大地刺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企业应正确把握发展方向,結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从而在新一轮的光伏发展大潮中实現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