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追记中国的电光源之父:蔡祖泉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21  来源:《中国上海政府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456
核心提示:7月17日中午,我國“電光源之父”、復旦大學教授蔡祖泉不幸去世,享年86歲。幾個小時之後,城市燈光次第亮起,絢爛的光影,無聲地為這位遠去的學界泰鬥送行。“老師一生追逐光芒,天堂的燈,等他點亮。”他的學生們這樣說。創新之光我國第一隻用於道路照明的高壓汞燈在他手中誕生。1964年,它亮相繁華南京路,劃出一道“光的長廊”。我國第一隻1000瓦的鹵鎢燈在他手中誕生。1964年,為打谷場上的農民兄弟送去光明,燈火輝映下,稻谷金黃。我國第一隻25千瓦水冷電極短弧氙燈在他手中誕生。上世紀70年代,作為大型空間環境模擬設

nth="7" Year="2009">717中午,我国电光源之父、复旦大学教授蔡祖泉不幸去世,享年86岁。

  几个小时之后,城市灯光次第亮起,绚烂的光影,无声地为這位远去的学界泰斗送行。

  老师一生追逐光芒,天堂的灯,等他点亮。他的学生们這样说。

  创新之光

  我国第一只用于道路照明的高压汞灯在他手中诞生。1964年,它亮相繁华南京路,划出一道光的長廊。我国第一只1000瓦的卤钨灯在他手中诞生。1964年,为打谷场上的农民兄弟送去光明,灯火辉映下,稻谷金黄。我国第一只25千瓦水冷电极短弧氙灯在他手中诞生。上世纪70年代,作为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設备———太阳模拟器的光源,为我国航天工业再添辉煌。

  上海人,谁又能忘記,当年在人民广场引起轰动的人造小太阳”———100千瓦的長弧氙灯,让我国照明技术首次在国际上挺起胸膛。這灯也有了更骄傲的名字争气灯

  中国需要强大,光源更需要自主创新!有自己的新技术,我们就能站起来。這是蔡祖泉常说的话。他的学生朱绍龙回忆当年,为了创新搞发明,蔡老师是不要睡觉的。”1961年,蔡祖泉与同伴们初探我国科学家的空白領域”———电光源,其中关键技术金属与玻璃如何完美封接的研发成了第一道门槛。

  金属与玻璃,兩者材质不同,受热反应不同,膨胀系數不同,为了让它们紧密合作,蔡祖泉连续三四个月,天天工作到凌晨。几小时后,他跟同事们又一起继续实验,不达目的不罢休。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找到了耐高温、弹性强的金属钼导片,离光源技术强国的梦想又近了一小步。

  同事们至今記得40年前的一段往事:在小太阳研制时,玻璃和金属接口的地方必须要用能耐高温的銀焊条,而当时国内还没有生产這种焊条。他把家里銀元拿来熔化掉,成功做出焊条,专门对付焊長弧氙灯的接口。這一份专注,這一份热情,令人动容。

  退休以后,他依然心系创新,在市科协副主席、上海照明协会理事長岗位上兢兢业业,谋划建言。上海照明协会秘书長翁寅福至今难忘,80多岁的蔡老激情洋溢地说着光源产业创新建议的样子。在国外,很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手中,而国内企业更多的仍依赖大院校的研究机构或者国外技术的仿制。仿制中有所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但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具备自己的研发团队和核心技术。千万不能忽视丰富的产品线,相较于GE、欧司朗和飞利浦這三大光源巨头,国内企业的产品线太过单一,无形之中竞争力大减……”声声发自肺腑,字字恳切。

  有许多问题需要一步步解决,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来,我国一定会出現像GE、欧司朗和飞利浦這样的光源巨头……”蔡老的微笑,让人記忆犹新。

 求索之光

  生命不止,求索不息,光芒不灭。

  知晓蔡祖泉教授的人,都为他一心为国、刻苦拼搏的精神所折服。就是凭着這种精神,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学徒出身的他才得以成長为中国著名电光源領域专家、中国电光源領域的奠基人。

  即使面对已取得的辉煌成就,身为人师的他仍未间断自身学习,学生常能在清晨的复旦校园中看到他背英语单词的身影。卸任后,蔡教授仍坚持每年做出一兩个专利。他说,爱迪生到晚年仍坚持发明研究,這一点我得向他学习,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

  蔡祖泉的发明创造填补了许多空白,照理说已算功成名就,可他偏偏还要自讨苦吃———快退休时走上了研发、推广节能照明技术的征程。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德国照明技术大会归来的蔡祖泉带回一个不起眼的玻璃小玩意:国外第一代节能灯。現在国际上已有3項节能灯专利,一个灯泡卖20美元,但中国一个专利也没有。节能是照明产业的未来,我们一定不能失了先机1985年起,他开发了中国人自己的系列节能荧光灯。退休后,蔡老还不顾年迈,为苏浙沪照明企业当免费顾问,四处奔波。几年前,浙江临安的宇中高虹节能灯厂因技术问题经营不善,厂長登门搬救兵。蔡老二话不说直奔临安,查找问题、革新技术、理順流程。現在這家企业已成了当地的龙头老大

  日前,他的一个学生去国外出差,美国同行感慨地说:虽然白炽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但是現在我们美国使用的白炽灯基本上都是从你们中国进口的。數据显示,中国灯的年产量达到81亿只,是当今世界第一产灯大国。而在节能灯領域,中国占有了80%的市场。

  人格之光

  一个多月前,卧病在床的蔡祖泉写字已经吃力,他請学生朱绍龙为自己記录口述遗嘱———

  头一条:丧事简办,不給大家添麻烦。第二条:將自己积蓄的30万元現金捐給希望工程。当朱绍龙在电脑上输入回报社会时,已十分虚弱的蔡老急急摇头,這么小的事情,当不起回报二字,只能算略尽心意

  照亮他人,奋力燃尽人生最后光热。一幕幕场景回放———

  师傅,是蔡老所有的学生对他的称呼,這位曾获无數殊荣的专家,从来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学生陈大华回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经常加班到深夜。当时粮食限量,粮票不够,师傅就从家里带来米,晚上在实验室熬成粥,大家就吃粥和萝卜干充饥,接着做实验。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把高压汞灯和碘钨灯研制出来了。那时蔡老师家并不宽裕,他爱人是纺织厂的工人,后来因病提前退休在家。他还有三个孩子,那时粮食全是按人头定额发放的,而他克扣了自己家的口粮……”

  現在总是大学在給企业出题目,要企业把大学里研究的技术产业化。而理想的目标应该是,企业经常給大学出题目,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就要去大学里问问科学家。另一方面,科学研究也要同应用需求紧密結合,科学家不要拍拍脑袋自己想题目,否則做出的成果不一定是企业最需要的。产学研研讨会上,82岁高龄的蔡祖泉大声疾呼,声音洪亮。

  2007年,在蔡祖泉直接推动下,被誉为光源界奥林匹克会议的国际电光源学术讨论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国内外企业家、研究人員深入交流,中国电光源力量精彩亮相。他对身边亲人同事说,我最大的心愿,已了。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追记中国的电光源之父:蔡祖泉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dtmuban",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