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日本一家世界知名电光源公司設在中国的生产基地专门派人,到位于缙云县工业区的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考察,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借鉴這家公司在荧光灯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汞泄露污染這一世界难题的做法。
“最近已有四五拨跨国大公司来考察学习了。”山蒲照明公司总经理江涛说,“虽然給公司增添了很多麻烦,但我们对這項技术却毫不封锁,因为這关系到环保及工人的身体健康。”
荧光灯的发光原理是由汞原子在灯管中受激发而产生紫外线,再由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到目前为止,汞仍是荧光灯生产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汞元素对人体与环境是有害的,在荧光灯生产中,固废、废气、废水、噪音等环保因素中,关键是汞污染的控制。
目前,国内一些大企业和合資公司生产荧光灯基本实現了机械化生产,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每只灯管的注汞量达到25毫克以上,远远超出規定的水平。同时,许多企业利用液态汞变蒸汽的特点,將汞作为提高真空度的一种技术手段,大量汞蒸汽在完成使灯管真空“任务”后,被抽出排到大气中。最近兩年,包括一些跨国大公司在内的多家照明企业,因为汞污染问题被环保部门强制停产整顿,但在如何控制汞污染上均没有多大进展。
以前,山蒲照明公司也是這样生产荧光灯,但从事荧光灯生产研究近20年的江涛明白,不破解汞污染這一世界难题,荧光灯生产迟早会因环保问题被卡在市场门外。果然,欧盟就于2006年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法令(ROHS),对进入欧盟市场的荧光灯在汞含量上作了高标准要求。为了寻求突破之策,从2001年开始江涛便带領技术人員埋头钻研大胆创新,终于在兩年后攻克了难关,并逐步对生产設备及工艺进行完善。現在,公司不仅摒弃其他企业普遍采用的注汞方式,而且將生产过程中每只荧光灯的注汞量减少到5毫克,基本做到汞污染零排放的要求。另外,公司还找到了一种“特效”办法,將生产所需的汞由液态转换为固体,真正解决了灯管汞含量偏大的问题。
世界上并没有這兩項工艺改造的先例,更别说設备供应了。山蒲照明公司找了很多設备生产厂家,都没人愿意合作,最后说服了台湾一家机械公司,投入了300多万元才自行設計造出6台生产設备。就是這6台全球惟一的設备,让山蒲照明公司最先破解汞污染控制难题,成为飞利浦、松下、东芝等跨国大公司学习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