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在照明方面,会议要求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在今明兩年之内,大中城市政府机关、城市道路照明、宾馆饭店、公共场所等全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
会上所指明的這些单位或是场所,一直都是耗电大户,普通居民的生活照明用电,与這些地方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就不在同一层面上。在我国的节能灯推广工作全面铺开之时,温家宝总理要求在兩年之内將這些地方全部换成高效照明产品,這是可以预期的。换灯后所取得的节能效果,也同样可以预期。
走在這些“预期”前头且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是正在进行的节能灯推广工作。
我国家的节能灯推广工作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這当然与政府的推广力度有很大的关系。而這力度的根源,却是中央政府实行的财政补贴政策。這一政策的实施,从宏观层面来讲,旨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从微观层面来讲,却使得普通民众得到了实惠。所以我国节能灯的推广工作,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才得以如火如荼地进行。
政府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广节能灯,這显然是一項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可使千千万万普通民众受惠。对此,我们当然无可非议。但对于照明行业的企业来说,有些地方却还值得存疑。
大体上看来,国家大力推广节能灯,显然有利于节能灯市场的繁荣,這对于节能灯中标企业来说也是莫大的利好。但我们仔細地思量一下就会发現,占尽這种“利好”并享尽“市场繁荣”的是那几家中标的节能灯生产企业,而节能灯中小型生产企业可能將受尽“市场繁荣”之累。
节能灯市场的繁荣当然不会是虚假的繁荣,那么中小型生产企业为什么会受累呢?他们將面临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的困境,甚至最终都有可能会被迫退出节能灯市场。
众所周知,這次中标的几家企业,都是有一定实力的生产企业,甚至可以说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他们在节能灯生产和销售方面,本来就占有很大的优势,這次中标,又得到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使得他们如虎添翼,可以独霸一方市场;甚至可以实行跨区域的强强联手,在节能灯市场形成巨头垄断的局面,从而使得强者更强而弱者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