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上海研制出仿生太阳能电池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18  来源:《上海政府网》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398
核心提示:新研制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已超過10%,接近11%的世界最高水平植物體內神奇的光合作用,有望助人類實現清潔能源的夢想。日前從上海市科委傳來消息,華東師范大學科研人員利用納米材料在實驗室中成功“再造”“葉綠體”,以極其低廉的成本實現光能發電。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有效將太陽光轉化成化學能。此次,課題組並非在植物體外“拷貝”瞭一個葉綠體,而是以自然為靈感,研制出一種與葉綠體結構相似的新型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嘗試將光能轉化成人類亟需的電能。在上海市納米專項基金的支持下,經
      新研制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已超过10%,接近11%的世界最高水平   植物体内神奇的光合作用,有望助人类实現清洁能源的梦想。日前从上海市科委传来消息,华东师范大学科研人員利用纳米材料在实验室中成功“再造”“叶绿体”,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实現光能发电。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有效將太阳光转化成化学能。此次,课题組并非在植物体外“拷貝”了一个叶绿体,而是以自然为灵感,研制出一种与叶绿体結构相似的新型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尝试將光能转化成人类亟需的电能。在上海市纳米专項基金的支持下,经过3年多实验与探索,這块仿生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超过10%,接近11%的世界最高水平。   項目负责人、华东师大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卓教授,向記者展示了新型太阳能电池的“三明治”結构———中空玻璃夹着层纳米“夹心”,光电转化的玄机就藏在這层几十微米厚的复合薄膜中。深入其内,纳米“夹心”的“配方”十分独特:染料充当“捕光手”,纳米二氧化钛則是“光电转换器”。为了让染料尽可能多“吃”太阳光,科研人員还别出心裁地撒了点“佐料”———一种由纳米荧光材料制成的量子点,让不同波長的阳光都能对上“捕光手”的“胃口”。只要不断改进“配方”,纳米“夹心”的光电转化效率就能一次次提高。   说起太阳能发电,人们并不陌生。以单晶硅或多晶硅为主要原料的太阳能电池板正越来越多地点缀于城市建筑的屋顶、墙壁,成为一座座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电站。然而,在這种被称为“绿色电站”的身后,却“隐藏”着一系列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过程。尽管其光电转化效率高达15%-20%,但受原料价格和提純工艺的限制,发电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1991年,《自然》杂志报道了瑞士科学家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在全光照射下可达7%-8%,這种新型低成本光伏电池很快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电池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廉价的原材料和简单的制作工艺。据估算,染料敏化电池的成本仅相当于硅电池板的1/10。同时,它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即便在阳光不太充足的室内,其光电转化率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另外,它还有许多有趣用途。比如,用塑料替代玻璃“夹板”,就能制成可弯曲的柔性电池;將它做成显示器,就可一边发电,一边发光,实現能源自給自足。   当然,要大規模推广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还存在一些有待攻克的“弱点”。孙卓透露,下一步,科学家们將着手解决此类电池效率随面积放大而降低的难题,同时进一步延長其使用寿命等。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上海研制出仿生太阳能电池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dtmuban",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