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国(深圳)室内設計文化节在深圳开幕,在某家企业展位上竟然有人打架。呵呵,不成体统,有伤大雅。
当我弄明白事情的原委后,我笑不起来。有知情者说,可能是张三仿冒了李四的产品款式,王五去通风报信,于是李四就去“讨伐”张三……瞧這乱成一锅粥的样子。
這仅仅是一个展会上的不和谐事件吗?
我在很多照明灯饰展会上都看到了“同行莫入”、“同行止步”、“禁止拍照”的警示标志。我很纳闷:展会不就是来展示的么,你怎么不要人拍照、不要人进去看呢? 我还在灯都的很多企业展厅、门市的门口,看到同样意思的标志。
我在各类传播媒介上,也很少能看到有较高工艺水平和特色的新款灯饰,能公布出来的所谓特色、新款,差不多都已经是大路货了,在终端经销商那里要多少有多少。“新款”不新,“特色”无特色,真正能拿到特色新款的商家凤毛麟角,并且拿一次货以后就别指望他下次还回来大量补货,因为很快人们发現“满城尽是黄金甲”,一夜之间這个款式的灯饰大批量出現在人们眼前。
我还发現另一种現象:很多企业每年都会搞几次新品发布会,而每次新品发布会竟然要推出几十款新品。我就奇怪了:哪有那么多新品啊?经常推出大量的新品,這是怎样强大的研发能力!這是怎样迅猛的市场更新速度!
以上种种現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那就是仿冒成风。造成這个現象的原因是:进入這个行业的门槛低,没有一个对口的行业主管部门来監控,大量社会資金流入這个行业参与竞争。换句话说,只要有一笔不大的启动資金就可以进入照明灯饰行业来捞一把,对新增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資质的考量都比较宽松。很多中小企业 “有钱没技术,有人没原创,有厂没品牌”,出路就只有贴牌、仿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