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市工商局发布佛山地区销售的紧凑型和大功率紧凑型电子节能灯等5类电光源商品质量監测报告。其中,家庭常用的25W以下电子节能灯(紧凑型)的不合格率达到80%,而25W-60W电子节能灯(大功率紧凑型)不合格率最高,达到88%.不合格商品主要集中在低质低价商品。
谐波指标不合格率最高
据悉,本次監测抽查紧凑型和大功率紧凑型电子节能灯、荧光灯、高压钠灯及金卤灯上述5类商品共50批次,合格19批次,总合格率38%.合格率最低的是电子节能灯产品,合格率仅兩成。双端荧光灯、高压钠灯等为工业用产品,质量水平较好。
監测結果显示,雪莱特、佛山照明、欧斯朗等名牌正品的质量基本保持较稳定的水平,不合格商品主要集中在低质低价商品。从監测數据来看,涉及安全性的“互换性”(金属灯头的尺寸)和“预防触电”、反映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灯功率、谐波电流限值等指标合格率达到六成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谐波电流限值”項目不合格率最高,达79.4%.市质量計量監督检测中心工程师张兰芬表示,国内很多規模较小的企业都是在這个指标上不合格。2003年起,国家把谐波检测列入强制检验項目,生产企业对谐波的认识不足。消费者在使用该項目不合格的产品时,能直观地感觉到电视、电磁炉等电器产品出現被干扰情况,如电视雪花频闪。
标称36W实测只有不到17W
据介绍,能效限定值、光通维持率、灯功率和初始光效/光通量是直接反映产品节能效果和产品的使用效果的重要性能指标。上述指标不合格的商品会造成节能灯管使用期间出現早期发黑,照明度降低,使用寿命缩短,有的仅用几百小时就不能使用了,通常表現为节能不节电、节电不节钱的現象。
此次監测表明,“灯功率”不合格主要集中在节能灯中,单項不合格率达70.6%.以往旧标准只限制功率上限,从2002年起对功率下限也作了要求。从本次抽查結果来看,实测功率与标称值相差较大。南海区仕邦照明电器厂生产的节能灯,标称值为36W,实测只有16.9W,不到标称值的50%.其它品牌的功率偏差虽然没有上述那么离谱,但也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功率标大主要是由于市民在這方面存在误区,认为功率越大越好,企业也就順势而为了。”佛山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
能效标识方面,仅有9个产品包装盒上标有能效等级标识,其中有2家标示了“节”字认证标识,而其余产品的能效等级标识均不規范,有的甚至借用了空调器上能效等级标识,有的則是自编能效等级。根据市政府颁发的《印发佛山市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节能灯市场的准入条件規定,产品包装盒上必须注明其能效等级。而通过本次監测发現,绝大部分产品包装盒上未有能效等级标识。
知多点
如何挑选优质节能灯
1、包装完好、品牌知名度高;
2、尽量在大商场或大超市购买;
3、通过观察包装标识上的产品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指标,尽量从标识上挑选产品标准比较齐全、企业通过体系认证、产品明示的能效限定等级比较高节能电光源商品,特别是标有:CQC质量认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节能认证、国家免检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