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LED专稿】 【文|高工LED 岳梦迪】又到周末,大清早的小迪还跑去见了个杭州来的朋友。朋友感叹深圳违停罚款比杭州严格多了,小迪感叹深圳生活比杭州艰难多了,特别是还身处LED行业。
LED发展到現在,不温不火,行业内都反映行情不太好,市场不好做,惡意竞争么?好像很少。消极应对么?仿佛也不是。哪里出问题了?大家也说不好。还是看看新闻,说不定能有点启示。
1、千家企业新三板在审,6千家排队。
新三板从去年开始突然就火爆起来,听说一个新三板的壳就值不少钱,除此还有政府几十万到百万不等的奖励,算起来有些企业可以不花钱就上板。只是,這种福利随着新三板的火热、券商的收费提高,已经慢慢减少,好日子恐怕很快就要到头了。
截至10月16日,新三板总股本1954.91亿股,流通股本不过区区725.38亿股。上市不流通不交易,這么多企业看上了新三板的什么?
先不说上了新三板进入公众视野,对于融資贷款有些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至少公司的各項管理是規范了,财务、生产、制造等等。一旦規范,对于公司的長远发展绝对是有好处的。中国不是缺百年老店么,大家不都追求可持续么?那抓紧时间規范一下公司管理,争取上个新三板,与資本市场拉近点关系,這才是長征第一步。
長方就很懂行嘛,子公司康铭盛先占个新三板的位置,日后发展留待日后再谈。
2、多家企业三季度业绩预告出炉 并购是热点
看看三季度预告,发現行情惨淡时,大部分企业净利潤翻的幅度还挺大。鸿利预增75%-95%,利亚德预增90%-110%。再一看,這预增的,大多都是在并购上做足功夫的。
資本的流向都是本着“利己心”去的,他买你,一定是你有价值,你能卖掉,也一定是你值這个价。現在的LED竞争中的合作意味更浓,不会有绝对的针尖对麦芒。
融合才是大势所趋。滴滴快的合了,优酷土豆合了,美团大众点評也合了。阿里拿下优酷土豆之后,又进了58到家。听说阿里成功入股58到家,腾讯的同意很重要,這不也是种融合么?阿里腾讯也不再是对立面了,巨头都意识到,从竞争到协作才是趋势。
鸿利在做车联网、联创在并物联网,大公司都开始在做平台。不再仅仅靠产品和价格,而是靠平台搭建和抢占先机。大公司可以裂变,小公司呢?要不试试聚变吧,供应链上整合整合,做成个平台,或许也是个趋势。
而平台的大热就是告诉我们,求同存异、互相补充,才是生存之道。
3、LED要靠政府补贴取暖?
董小姐(董明珠)说,实干兴邦。LED怎么说也算个实业吧。董小姐还说,靠国家财政支持的实体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有点道理。按理说,LED作为实体经济,是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然而市场经济的不彻底,让竞争变得不那么充分和公平。
相比起直接給钱,政府給个好环境对于行业发展可能更为重要。就像对企业来说,如何留住人才?給钱肯定不是唯一的(但是确实很重要!),更需要的是提供一个好环境,提供一群高素质的人与之共事。
亚当斯密想必大家都知道,現代经济学之父,对自由市场经济绝对信奉。市场经济里又有只“看不见的手”。LED发展到現在,“看不见的手”已经在发挥更大的功能,也是這只看不见的手,让大家对前景也颇有些“看不见”。
小迪觉着吧,平常心对待,LED总是要回归到普通制造业的模式和格局,利潤不会太高,但至少稳定,还能給人条活路。
4、CSP如何从LM/$处着手?
CSP雷声大的不得了,雨却像关紧却有点漏水的水龙头,时不时滴一滴,让拿桶接水的人好不心急。
为什么会這样?性价比不够呗。省支架是没错,但是SMD已经如此成熟,价格也能做到极致(尤其是2835,居然还有降价空间),CSP的竞争力从何而来?
倡导新技术新趋势是很对,毕竟实体经济要发展只能靠创新。要发展CSP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业链的联动,只有芯片厂做,或只有封装厂做,都是不可能成事的。还要辅之以設备的精細、材料的更新,這是个大动作。要实現量产,得让供应商们看到市场和前景才对啊。
市场在哪里呢?有,还没打开。实現同样的LM,目前用CSP可能比用SMD、COB等所花费的$还要多。德豪系的晶圆级CSP,晶电晶科系的共晶CSP,看似繁花似锦一片美好,然而良率还得不到保证,良率不行就意味着成本高、接受度还不行。
据说,中山市某公司的CSP設备已经量产,但小迪认为,CSP仍旧有待改进且蓄势待发,大张旗鼓之时估摸着还有几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