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底,运营了2年多的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东芝无尘室农场”悄然走到了尽头。在今年10月发表的一份声明中,东芝曾表示:“关闭植物工厂的同时也将停止生产和销售生菜等蔬菜。”
与东芝黯然关闭植物工厂不同的是,2017年伊始,金沙江资本高调宣布进军现代农业产业,携手国际顶尖植物工厂品牌AeroFarms布局中国市场,牵头引进世界最领先的植物工厂技术在中国扩产,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而三安光电则宣布其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一起打造的中科三安植物工厂第二栋将于今年3月底投入使用,还将新增5万平方米的种植面积。
植物工厂,是露天金矿,还是正在开始破灭的泡沫?看起来高大上的植物工厂为什么在日本陷入了困境?这对中国LED企业来说,是机会,还是教训?
植物工厂,是金矿还是泡沫?
关于植物工厂的发展前景,业内已有共识:随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人口增加、蔬菜供应增大,而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传统的农业生产引发的环境负担不断增加;为追求产品而在蔬菜种植中使用农药和防虫剂,蔬菜污染忧虑增加;而植物工厂利用LED照明、气栽法和气候控制等最新技术,使植物无需阳光、土壤以及农药就可以茁壮成长。它拥有以下几个特点:如生产计划性强,适宜在非可耕地上生产,不受或很少受耕地的限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单位面积产量高,可达到露地栽培的30-40倍;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不施用农药,产品安全无污染;多层式、立体栽培,资源(土地、水等)利用率高。因此,植物工厂被普遍认为是未来解决资源紧缺、新生代劳动力不足、食物需求不断上升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航天工程、月球和其他星球探索过程中实现食物自给的重要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据悉,仅植物工厂化育苗产业一项就为LED光源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如果在植物工厂化育苗中采用LED替代传统电光源,其一次性总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市场研究公司NavigantResearch相关报告亦指出,LED预计最早将在2017年占据植物照明市场50%的市场份额销售。
这也使得众多LED企业趋之若鹜,国际大厂飞利浦、欧司朗、三菱、GE、西门子,其中飞利浦推出“灯光食谱”;台厂亿光也早有涉足,而随着台湾农金风潮的兴起,有报道称“台湾科技大厂鸿海、台达电、金仁宝集团、欣兴电子及老牌的大同集团也都跨行种起菜来了”;大陆厂商方面,鸿利光电一直在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中德光电也致力研究植物灯,其种植效果得到客户一致认可;三安集团与中科院植物所联合共建LED植物工厂落户安溪,预计5年后产值达80亿元。
金沙江资本也非常看好未来国内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于 2013 年在美国早期投资了极具发展潜力的 AeroeroeroFarmsarms 公司,目前仍为该公司单一大股东,并已获得AeroFarms 大中华区独家技术授权,引进全球最领先的植物工厂技术,结合金沙江在中国积累的产业资源,携手发展中国现代农业。预计第一期植物工厂将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区建造第一期10个全尺寸植物工厂。
尽管如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植物工厂似乎并未达到预期——业内人士称,即使在自动化种植技术领先的日本,植物工厂也有大约70%是不盈利的。这也让植物工厂泡沫说甚嚣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