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在云端-谈谈16个机场的照明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7  来源:行家说  浏览次数:211
核心提示:在大量急剧建设的浪潮中,笔者希望看到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机场设计,而不是在简单思维下的以搭建奇异形态和繁杂表皮这些初级和低层次眩人感官的东西。更多关注人在机场中的舒适度和便捷感,照明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关注人的需求,因为“需求是设计的春药”。

现在我们的出行方式实在是变化太大,早些年还是代表一定身份的飞机旅行,如今已经是平常事。像我每个月总是要在天上飞来飞去,到处体验生活辛劳。坐的飞机多了,也就没了新鲜感。罗廷嘱咐我写一篇关于机场的设计文章,她说我能写,我还真的能写,因为我写的角度和诸位看的多的机场、体育场、高铁站之类的功能性照明文章不一样,别人写的是技术论文,我写的是情感和人性体验。纯粹技术类的文章我是写不出来的,给大家讲照度、亮度、显色性以及光源和配光,我都懂,可我不能这样写,因为有大把比我懂行的人在,我写是班门弄斧。

上次有人说我写的文章是散文,我真的感谢他给我下的定义。以后我就专门写“设计散文”了。有感情有温度不枯燥的设计类文章实在太少,本来设计师就是特别主观的人,彼得.卒姆托说——“什么使我感动?所有的事物,人,空气,噪声,呈现的材料,肌理,还有形式,那些能让我欣赏的形式……”他少说了光,最让我感动的是光作用下的一切空间现象,光是世界的本质。伟大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一定是最悲天悯地的人,他们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民胞物与。毕加索的私生活可能很“糜烂”,但是他画的那些反映战争屠杀的《格尔尼卡》却真实地再现作者内心的悲情。我也是在不惑之年以后才理解了毕加索以及他的艺术形式。

当然了您特别理性,我也不能否定,因为设计的层面和理解不同,您如果一定喜欢看用排列式、表格式、数据化的构成写的文章,那也非常好,只要是叙述讲的吸引人的技术类文章我也爱看,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感谢前辈们编了那么多照明设计的技术规范和设计标准,很实用,那都是建立在人性需求和约定俗成上的知识积累。没有这些规范我们做设计还真的没有依据。不过规范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设计类的标准真的是因人制宜,因人而变。做设计如果您死搬硬套数据来工作,那一定会大错。

以上为这篇机场照明设计散文的前言。

我去的机场还算是多的,国内机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我认为是南京禄口机场新航站楼,下次有路过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当然了机场已经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标杆,不仅是新理念的应用,更是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实验场。比如英国建筑师福克斯设计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2008年开始运营就轰动全球,当时号称最大的机场。而福克斯将其寓意为一条“龙”,说实话像不像龙我不知道,可室内经过准确计算的横向天花线条让天光漏进来,红色到橘红色的色彩过渡变化,还是令人印象深刻。再比如深圳机场T3航站楼是意大利福克萨斯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造型繁琐复杂,巨大穹顶下的中央通道式布局,引导着人走向登机口。越往里面走越能体验到洞穴般的内腔空间,表皮密集,结构穿插,折板拼合成立体效果固定在桁架上。每一种表皮的研究和使用都是一项巨大的建筑投资,今天的投资者十分热衷于此,以至于让中国建筑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实验场。

我不是学力学也不是学建筑结构,对于这种超大体量建筑的构成和材料工艺本身是不懂的。这篇文章介绍的也不是高大运输建筑的施工和设计,而是光在其中的影响和变化。光如何帮助人从航站楼入口开始准确寻找到登机牌办理柜台,又如何快速到达安检口。机场中的信息非常庞杂,其中更多干扰我们的还是众多大幅广告灯箱。在机场中首先强调光的功能作用,导引作用,这个时候无所谓光的精彩与否,光的出现只是为了识别对象。

现代化的航站楼多数采用巨大玻璃幕墙和顶部自然光照明,为的是更好地利用天然资源。我做过很多次测试,照度水平在200lx时候,人的视觉能准确了解空间的进深层次。《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上将出发大厅和行李认领大厅同样定为200lx,实际上机场更重视出发大厅,我见到的行李大厅的空间照度都很弱,这或许是在一个封闭空间缺乏天光的原因。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常见,当顶光不足,巨大玻璃幕墙的入射光让室内明显出现白洞效应,人和物体成为剪影。很多机场并没有设置智能控制系统,于是在阴雨天,天光不足,这种反差就更明显了。

中国式的机场强调室内色调的纯净感,使用浅色系为主,除了首都机场大胆地使用了红色渐变以外,在色彩基调上都是很保守。意大利米兰机场用色很大胆,它的到达厅采用墨绿和草绿色做空间色彩主调,当然了这座机场也是年久显得老旧,但从某一个侧面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环境对于机场这样的大型公共空间的态度。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机场的公共活动空间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出发大厅,安检通道,候机大厅,登机口,廊桥到达飞机内;到达通道,行李大厅,到达大厅,出口到达停车场或者轨道交通区域。《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只是简单对一些机场区域做了照度和显色性要求,对于复杂的机场功能性照明细节没有涉及,在照明行业里也很少有设计师从事这种大型机场照明设计,我想原因有机场建设有它相应的配套设计单位,还有就是已经形成固定范式。用什么灯具和什么手法与室内设计风格关系很大。

可以笼统地将机场照明设计手法归纳为如下几种:第一是反射照明,这种手法在机场最常见,通过大功率的投射灯对吊顶做泛光照明,然后再辅助一些中空下射照明对环境补光。广州白云机场可以说是这种照明手法的代表之作;第二是下射照明,和吊顶结合在一起的筒射灯形式,常见光源为金卤灯和LED,南京禄口机场可以说是这种照明手法的经典作品;第三就是广告和显示屏的面光源了,这是机场中为空间补充光线的主要方式。

如果仅仅只有这些,那么机场未免会很单调。在现代机场中为了缓解旅客旅行的疲累,有些机场会在候机楼内设置一些艺术作品展览,比如福州机场和省博物院合作定期举办福建的陶瓷、绘画、民间手工艺展览等。我在呼和浩特机场内看到有大幅的蒙古族人物服饰展,这些都能很好地体现当地旅游生态,成为文化交流的窗口。但是这种器物展和文化展都很缺乏照明意识,并没有特定的光来突出展现。

说到机场照明就不能不谈一谈候机楼里面的诸多商店,因为业态太丰富了,你如果归纳机场就是一个商业综合体,其实也是很正确。因为这里包含了快餐、服装店、手工艺店、书店、烟酒店、化妆品店,还有各个航空公司的贵宾休息室。

我看到的机场虽然很多,但是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没有几个。多数的机场空间组织是凌乱的,一些老旧的机场依然保持着几十年的风格,比如首都机场的T2和T1。很多新机场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就没有考虑有专业的照明顾问介入,多数都是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亲自操刀,罔顾机场空间的照明合理性。中国是当下世界上机场增长数量最多的国家,很多城市在申请改扩建机场,并且有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机场正在建设。北京的第二首都机场在2015年9月开工,计划2019年6月首飞,只用四年时间就能落成,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最初将为4500万人次,在经过扩建后,数量将增加到每年1亿人次,飞机起降量88万架次。当2006年柏林勃兰登堡机场奠基时,中国在使用当中的机场还只有140座。到今天柏林机场还没有完工,中国的机场又增加了60座。然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国的需要。按照政府的规划到2025年还将出现124座新机场。

 
关键词: LED照明 机场照明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在云端-谈谈16个机场的照明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dtmuban",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