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这么一个说法:“中国LED看广东”。事实上,单从深圳一市看来,这座拥有全国最大的LED上市公司产业集群的城市,显然也并非过誉。
然而,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包括南昌、义乌、厦门等在内的多个布局LED产业的地区,甚至自认为“先发后至”的山东省,都正在不断加大发展力度……那么,究竟这些省市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计划又是怎样?
在本文里,小编将为大家逐一列举进行观察,以期认清相关形势,权作参考。
1、深圳:产能出现转移,具备产业外溢条件
深圳的LED产业是中国LED的代名词,它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国内最大的LED封装和显示屏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LED上市公司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目前有半导体照明相关企业近2300家,占据了广东省“半壁江山”以及全国该产业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宝安、龙华、光明和龙岗4个区,其中宝安区有800多家。2016年,全市LED产值突破1700亿元,稳居全国首位。而这一产值在十年前仅是180亿元。去年同期,全国LED产值为5216亿元,深圳的产值占比将近1/3。
从深圳LED产业结构上来看,大部分企业聚集于壁垒较低的LED下游,相对同质化的竞争也导致行业在供求失衡之间屡屡经历“震荡”。在土地资源、要素成本以及扶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深圳LED产业出现产能的转移。而深圳的创新、人才等优势,使得这座城市仍是全国LED产业的重心所在。据指,市场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调整,未来会更加平稳。企业的出路仍然在于持续创新,摆脱同质化竞争。同时,深圳也已具备了LED产业外溢的条件。深圳作为全国的创新城市,谋求的是人均GDP的提高,未来深圳更应该成为LED行业的总部和研发基地。
2、南昌:以LED为牵引,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聚
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了要将南昌打造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LED产业基地。目前,晶能光电是全球第三家、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LED企业。借此技术优势,南昌市欲打造南昌光谷,加速以LED为牵引,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在南昌的集聚。今年初,南昌市委、市政府就确立了“强攻产业、决战工业”的战略,将加快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列为“一号工程”。南昌政府认为,推动这种转移不是简单的产业位移,而是同时完成产业的升级和聚集。南昌承接产业转移,是要把承接转移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主动推动东部发达地区企业把本行业先进技术、最新产品和业态转移过来。
据介绍,坐落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西鸿利光电有限公司,是鸿利智汇集团在广州以外唯一的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将建成国内大型LED产业中、下游供应产业园,一期工程于2015年8月开始建设,去年8月投产,今年可实现销售额10亿元。目前,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LED和移动通讯终端两个完整的产业链。在LED产业方面,已形成核心材料、核心装备、上游芯片、中游封装和下游应用产品等完整产业链,到2020年,南昌LED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在移动通讯终端产业方面,可实现90%以上的手机零部件本地区配套,将成为国内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2016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全年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97.9亿元,同比增长50.1%。
3、义乌:一年引资200亿,打造LED产业新区
如今,拥有“世界超市”之誉的义乌多了一张新名片——光源科技小镇。该小镇位于义乌东北部、省级信息光电高新园区内。它的规划定位以发展半导体光电产业为主,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研发与制造等产业为辅,兼顾休闲旅游功能,致力打造成世界LED产业的中心。据悉,光源科技小镇在华灿光电、瑞丰光电、木林森“三驾马车”的驱动下,雏形已显。该市领导曾经表示,光源科技小镇将形成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用不了几年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LED产业中心,必将极大地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进程。
据报道,华灿光电、瑞丰光电和木林森三大LED龙头企业的几个大项目纷纷落户义乌,投资总计约200亿元。引进华灿光电的义乌LED项目,填补了浙江省LED产业链上游的空白,该项目自去年5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如今已进入了投产“倒计时”。除了省级信息光电高新园区华灿光电项目,离其不远处的瑞丰光电义乌LED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瑞丰光电义乌LED项目,主要建设LED封装测试的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先进的新能源项目。该项目共分2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占地100亩。与此同时,同处高新区的总投资55亿元的木林森LED项目,项目占地面积达6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