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它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上发展日程。
自2008年IBM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以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为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智慧城市的专利布局概况,我们在全球专利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截至2016年11月21日,全球范围内共有与智慧城市主题相关的专利/专利申请共867件,合并后得到680组专利同族,其中国内专利457组,国外专利223组,国内专利数量基本为国外专利数量的两倍。
下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专利族的布局状况进行解析,以了解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一、申请趋势
下图是智慧城市相关专利在全球范围内的申请趋势:
图1 申请趋势
上图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相关专利的申请始于2006年,之后的五六年间始终保持着比较平缓的趋势,每年约有十来组申请,至2013年出现陡增,年申请量为68组,2015年突飞至269组。由于专利公开通常有一段时间的延迟,因此2015年的实际申请数量将会多于图示数据。从2016年目前已公开的173组可以预计,今年的申请量将仍会大于去年。
下图是智慧城市相关专利在国内外的申请趋势:
图2 国内外申请趋势
可以看出,国外专利申请较早,且量始终在十组上下,直到2015年跃至108组;国内专利申请始于2008年,当年只有1件(专利号CN200820101052.8,申请人福建先创电子有限公司,内容涉及智能城市无线网络资源共享系统,该专利已由于未缴年费而失效),持续申请始于2010年,虽比国外晚,但发展较快,尤其近几年的年申请量均大于国外申请量。进一步进行统计,发现国外专利基本都是发明,只有1组韩国实用新型,而国内专利中,发明有316组,实用新型有131组,实用新型数量约为发明数量的一半。
下图是智慧城市相关专利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分布以及申请趋势,可以明显看出中国近几年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大力布局;另外韩国在该方面专利布局较早,但量始终不多;美国与中国的布局节奏相近,但从数量上来看,申请力度不及中国;其他国家仅有少量布局,例如德国、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同时,2015年PCT申请增加至33组,可见各申请人在智慧城市方面,采用PCT申请进行海外布局也是比较常用的手段。
图3 各个国家分布及申请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