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红光不影响夜行性动物睡眠觉醒行为?复旦团队告诉你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09  来源: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浏览次数:295
核心提示: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脑科学研究院黄志力教授团队张泽等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照度红光对小鼠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纠正了“红光不影响小鼠等夜行性动物睡眠觉醒行为”的传统观念。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脑科学研究院黄志力教授团队张泽等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照度红光对小鼠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纠正了“红光不影响小鼠等夜行性动物睡眠觉醒行为”的传统观念,为设置夜行性动物实验暗期照明的光照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家用夜间健康光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成果于5月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期刊《光: 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国际光学电子期刊《光学世界》(Light World)作了重点介绍。

小鼠作为生命科学实验常用的研究对象,夜间(暗期)活动,昼间(明期)休息。小鼠暴露在白光下时,活动度迅速降低并进入睡眠状态。传统观念认为小鼠缺乏红色色觉感知,所以当需要在暗期光照时常采用红光照明,即可避免夜间光照对小鼠睡眠等行为的干扰。但研究表明不同实验室使用相同剂量的同种促眠药,其所产生的药效或对照组的基础值差异较大,提示不同条件的红光可能影响小鼠的睡眠觉醒行为。

黄志力教授团队发现照度大于或等于20 lx (照度的国际单位,每平方米的流明数)的红光与对照组白光一样,能显著增加小鼠睡眠量,并干扰睡眠结构。当红光照度降低到10 lx时,短时或长时红光暴露都不再显著影响小鼠的睡眠量及睡眠结构。该结果提示在夜间需要对小鼠实施光照时,应选择照度为10 lx或以下的红光,在方便实验人员操作的情况下又可避免光照对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红光不影响夜行性动物睡眠觉醒行为?复旦团队告诉你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dtmuban",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