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的热钱的涌入之下,LED产业規模开始快速增長,同时也带来了企业过多、产能过剩等问题,尤其是去年LED行业步入微利时代,企业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惨烈竞争,重組整合是大势所趋。
高工产研LED研究所研究总監张宏标认为今年LED应用企业將会从2014年的1.33万家淘汰到1.23万家,市场竞争更加惨烈,估計会有更多兩亿、三亿,甚至四亿元体量的企业会倒下。LED行业的整合將会突破横向規模整合为主的阶段,向以纵向的供应链整合为方向的深度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3-5年是中国LED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未来市场份额將越来越向有品牌、有渠道、有创新的企业集中,行业在动真格洗牌,可能会有大量中小企业在竞争中退出,最后生存下来的是少數品牌大厂。当然,挑战与机遇永远是并存的。
对此,慧谷化学销售总監李岱泽认为,当前LED行业格局尚未形成,巨头企业尚未产生,LED企业只要找准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由点带面实現快速,持续发展,就有机会跻身行业前列,分食LED這块大蛋糕。
谈及今年LED产业发展趋势,晶台光电董事長龚文说道,“未来几年中国LED产业仍將整体向上,但产业也会不断整合,企业要想在整合大潮中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的话,必须要创新。”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這里“勇”指的是勇于创新者。从技术上创新、经营管理上创新、商业模式上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
找准定位 走差异化道路
LED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自身实际情况不同所制定的产品发展策略不同,特别中小企业应该走产品差异化路线,因为在企业自身综合实力没有过硬竞争力时,差异化产品策略能为其开拓一条康庄大道。随着行业的发展,分类越来越专业化,“做精、做专、做透”就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我们只关注封装,走的是专业化道路,深耕适合企业的細分領域。”谈及企业未来如何发展,晶台光电技术总監邵鹏睿以晶台光电定位举例,他认为没有一个品牌可以对所有消费者都产生吸引力,利用差异化竞争,在中国這个庞大的市场能够触动一个細分的消费群体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中、小企业应该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扬長避短,而不是一味的和大型企业比拼規模、比拼价格。所以,对現有的資源进行整合,专注于一个領域,拥有优质的产品,服务一个稳定的消费者群体,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对LED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条生存之道。
创新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力
“企业想要发展要么有创新,要么有特色,否則只能面临消亡。”科谷电源总经理李锦紅认为,培养尖刀产品才是企业生存的核心,企业只有讲标准、讲创新,讲技术才能树立行业品牌,在当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特别是中小企业,做产品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样样都全,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的产品,通过一兩款拳头产品,带动其他产品销售。
LED行业的特点在于产品將会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不同的应用領域对产品的要求不同,即使同一領域,不同的应用需求的产品类型和参數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个企业若要覆盖所有灯具类型,势必分散企业的专注力,很难做精一款产品,也就很难形成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独特竞争力。说到底,最重要的就是产品定位一定要精准。找准产品定位,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创新一方面必须紧贴需求,以提高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导向,另一方面,应该为企业的稳步增長作贡献。這样的产品才拥有强大的爆发力和持久力。
携手并进实現共赢
无论是出于对内抱团突围、强化优势、領先于对手的考量,还是对外树立中国LED产业地位,打造民族产业、抵御外敌“侵略”的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已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此前的2014年高工LED年会,將“合作”設为关键词之一,会上多次提及产业发展已进入真正的整合期,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更需要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企业间抱团取暖能形成良好的群体效应。对此,深圳市华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何北祥副总经理表示,“抱团取暖能够資源互补,让我们企业和客户都能找到最优方案。”
当前LED产业链已現整合端倪,为解决电源散热问题,电源企业携手散热材料配件商;为解决商家更好的搭配电源与光源,电源、光源企业开始合作;同时在销售渠道有限的照明市场,各公司借力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互动来获得更多資源,争取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做大市场不是靠竞争,而是靠合作,這样才能使LED照明产品发扬光大。”元晖光电中国区总经理吕卫东说道。崧盛电子副总经理邹超洋也强调,LED行业经过這些年的发展,单打独斗不再有优势,强强联合才是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