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分析 » 正文

照明行业转型遇困局 全产业链整合拥抱“互联网+”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3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513
核心提示: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在北京召開,其中備受矚目的焦點議題便是“十三五”規劃的制定。正值中國經濟轉型的節點時期,此次規劃將關系到未來經濟結構改革的具體藍圖,因而引來各行業的猜想和關註。而作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第一個五年,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被看做是“十三五”期間的重點內容。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第一階段佈局,“十三五”期間,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

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其中备受瞩目的焦点议题便是“十三五”規划的制定。正值中国经济转型的节点时期,此次規划將关系到未来经济結构改革的具体藍图,因而引来各行业的猜想和关注。而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規划的第一个五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被看做是“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内容。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阶段布局,“十三五”期间,將基本实現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領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領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數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這是因为我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行业冲击等一系列问题,而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照明行业转型困局

  那么,在传统企业谋求转型过程中,有哪些实际的探索和出路呢?是选择精細加工还是打通全产业链,是跨业发展还是继续拓宽市场?這里说说兩个来自照明這一典型制造业的例子,不同的兩种发展路径或许值得借鉴。

  近年来,从各国纷纷出台的白炽灯退出計划带来的LED替换潮,照明行业正在经历着新光源革命,而今,逐渐普及的LED产品随着加入照明行业的企业增多而不断打响价格战,同时,传统企业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压力,LED照明产业已是“藍海”变“紅海”,企业生存狀况堪忧。

  国家统計局數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LED照明行业累計亏损企业579家,亏损面为22.18%,高于全国轻工行业亏损面8.6个百分点。根据市调机构LEDinside统計,今年LED平均单价下滑30%—40%,产业的产值仅成長2%,达145.2亿美元。

  国家半导体照明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秘书長耿博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环境下,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基础設施建設投入放缓,对属于建材电工品类的照明行业来说,存在市场需求萎缩的问题。而LED下游应用市场处在产品同质化带来的过度竞争局面,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碎片化,市场有待規范,处于行业洗牌阶段。当传统照明产品替换成LED這种寿命较長的照明产品后固定的市场份额替换完成,未来的市场空间在哪里,是行业的顾虑所在。

  全产业链整合拥抱“互联网+”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研究員葛婕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经济下行,LED行业也遭到很大冲击,表現在企业利潤较低,中小企业融資困难。随着智能照明发展,很多其他行业企业进入LED行业,造成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惡化。另外,产品价格下降,利潤空间压缩。

  对于照明企业如何转型升级,耿博认为,一方面应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在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等方面都要寻求转型,培育新的市场机会和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思考如何从传统制造到智慧制造,如何从整个替换性市场到智慧型照明市场。可以結合智慧城市或者把信息化“互联网+”的概念結合起来,這是行业转型的大趋势。

  中国灯饰照明共享联盟会長、重庆禾盛联合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長汪順波就是按照這一政策思路来谋求转型升级的,他选择在渝新欧铁路的起点打造“中欧智慧光都”,將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整合,未来將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使中国制造走出去。汪順波认为我国在半导体照明行业和世界各国走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中国的生产能力强加上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以將产品远销海外,虽然芯片封装和外延片的生产存在惡性竞争,但是发光領域的应用空间无限,可以从智慧照明到智慧社区再到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灯饰和照明,还包括光电显示等多种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应用。

  葛婕建议,LED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是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二是应该挖掘細分領域市场,走差异化路线,三是企业联合创新,研发共性技术。

  細分市场产业共生

  耿博表示,行业转型需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双轮创新驱动。這一轮的产业转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功率和成本上的硬障碍,只有突破這个瓶颈,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未来做細分市场也是照明企业的一种选择,這里充满想象空间和市场机遇,比如探索紅外領域、拓宽深紫外LED市场等,从光电的应用角度同农业、生物領域、健康医疗等結合起来。

  而資本市场的LED产业并购整合案,或许更多地说明了行业走向。据相关數据显示,从今年初至今,LED产业共发生了近30起并购整合案例,整体并购金额已超过280亿元,并且涵盖LED产业链各环节。

  最近,国内知名的LED芯片及外延片生产商圆融科技并购国内惟一一家生产深紫外LED的杰生电气(此前世界銀行集团成員IFC为其最大股东),此举引起了資本市场和照明領域的广泛关注,在LED藍绿光市场呈現“紅海”的局面下,深紫外LED領域俨然是开启了一片大健康产业的新“藍海”。

  “深紫外光是指波長100纳米到280纳米之间的光波,具有卓越的杀菌功能,同时在照明、医疗、高密度信息储存和保密通讯等領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杰生电气董事長兼总经理张国华介绍说,深紫外LED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饮用水、空气、饮料、药品包装、家用冰箱等的消毒,还能进行手术器械消毒、光化学催化、油墨固化等。

  圆融科技董事長梁旭东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公司拟在深圳設立“圆融健康”大平台,深耕深紫外LED市场。杰生电气將深紫外技术实現在国内自主研发创新,并确立在国际的領先地位,面对深紫外无限宽广且相对空白的大健康市场,圆融科技准备助其完成市场化的变革与跨越,打造世界级的深紫外芯片生产基地,实現中国创造。

  “目前,国内多家知名LED芯片生产厂商仍处于深紫外芯片探索阶段,而实际产品落地达到量产規模的寥寥无几。圆融科技借助此次收购,大举进军医疗大健康領域,先发优势明显。”耿博认为。

  耿博表示,过去几年,行业正在加速資本的整合和并购,说明行业正在加速融合,未来可能不止是拼品牌、拼技术和拼渠道,更要拼資本实力,這也是行业竞争的資源。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照明行业转型遇困局 全产业链整合拥抱“互联网+”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dtmuban",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