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产业分析 » 正文

物联网“三大改造”究竟会把照明产业往哪改?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05  来源:阿拉丁新闻中心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404
核心提示:現在的物聯網行業發展思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清晰。經歷20多年概念演進,物聯網場景覆蓋的“有機體”不斷豐富,因應照明產業的轉型形勢和其高頻次的用戶基礎,照明系統的一畝三分地被納入整個體系也順理成章。長久以來,燈具一直扮演著“照明”的角色,應用也一直囿於基礎和通用照明領域。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利潤的走低,產業也在謀求新的增長空間,如此一來,照明產業對物聯網的擁抱、物聯網對照明產業的改造便順勢而為。“基於物聯網化的照明產品依舊會回歸舒適、健康、易用的照明本質,但肯定會比目前更科學化智能化,實現場景條件下真正的互聯互

  現在的物联网行业发展思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经历20多年概念演进,物联网场景覆盖的“有机体”不断丰富,因应照明产业的转型形势和其高频次的用户基础,照明系统的一亩三分地被纳入整个体系也順理成章。

  長久以来,灯具一直扮演着“照明”的角色,应用也一直囿于基础和通用照明領域。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利潤的走低,产业也在谋求新的增長空间,如此一来,照明产业对物联网的拥抱、物联网对照明产业的改造便順势而为。

  “基于物联网化的照明产品依旧会回归舒适、健康、易用的照明本质,但肯定会比目前更科学化智能化,实現场景条件下真正的互联互通”,小米智能家庭总经理高自光对阿拉丁照明网記者表示,物联网对照明的理解將会是更加深入具体而又接地气的。

  照明依旧还是“照明” 根本需求未发生变化

  正值照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关口,物联网的到来是否会催化照明产业新的形态?就像互联网的“风口”,此轮科技巨头的纷纷进入是否也会吹起新的“风口”。

  深圳市骅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文松认为,物联网的发酵对照明行业已有的格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和冲击,以华为为例,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物联网平台,主导产业的入口和标准,任何企业都可以用相同的协议,建立与這一平台的沟通机制,开发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创新功能。

  也就是说,物联网串联起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协同的产业链,在這个产业链中,照明企业扮演着“最贴近用户、最为基础”的角色,這个角色依旧为用户提供“光”,市场依旧需要一支支“高品质、有特色、更耐用”的灯具,照明依旧还是“照明”,整个形态未根本性变化。

  小米高自光认为,照明从业者不应把物联网化的概念当做捷径来走,他呼吁,当前行业企业进行所谓“创新”,把“智能照明”、“物联网”当做幌子,炒作概念是歧途,应真正锁定用户需求痛点,做一些“接地气”的产品,真正让普通用户在物联网中使用到更“人性化”的灯具来体会科技带来的福利。

  如此来说,借助物联网浪潮,照企更应该做的不是新瓶装旧酒,包装各种新奇概念,更应是创新思维,发挥特色,坚持“用户导向”,在袭来的物联网产业中,积极拥抱和融入产业链中。

  “高大上”不等于用户需求 物联网让“假科技”現原形

  物联网说到底依旧是“智能化”,但盛行多年的照明智能化是物联网时代真正需要的智能化吗?

  現在各种智能灯具层出不穷,而最通用的做法就是做个app,將設备和手机连在一起,在手机端通过app来查看設备的狀态,或者对設备进行控制。這种智能的实現方式最为常见。受此影响,設备商就会产生一种心态,以为智能家居所有产品都要和手机互联,那么手机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智能家居的最佳载体。

  随着智能設备之间數据的互联互通,智能家居越来越不依赖于单一入口,可以想象,以后会有更多的智能設备实現數据共享,也会有更多的智能設备开放API給其他厂商,這就促使數据融合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最终的結果就是智能家居去中心化,可能从智能家居中的一个設备就可以访问到另一个設备。智能手机也可能无法完全承载整个智能家居,照明厂商能够理解這一趋势势必会为未来产品开发提供更多思璐。

  当然,這仅仅只是其中列举一种,把所谓“智能化”强加到产品中,自以为抓住用户痛点,殊不知市场根本不买单。物联网时代,集成系统需要真正方便于消费者的产品,那些“假科技”还能“坚持”多久?

  伟志光电卢明在谈及物联网浪潮下的智能硬件时曾讲过,技术不应该用来炫耀,而是隐藏在消费体验的背后,他还指出,如果产品不能和实际生活高度融合,那就不能称之为产品,只是一种试验性的概念。对于灯具而言,一味的强调智能化,忽视用户真正需求,肯定会被物联网产业链抛弃,這一点有别于現阶段照明产品发展态势。

  物联网时代需要革新的是照明思维

  目前,多国、各大巨头纷纷以支持物联网行业发展为基础,发起成立多个新的物联网标准組织,加强标准化和开放性建設,物联网场景覆盖越来越多,這个世界也將全面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尤其人工智能的崛起,將开启一个新的万物感知时代。那么照明將迎来怎样新的产业发展形态?

  智能灯具应用下的“物联场景”应该是看不见、感觉不到但又无处不在的。設想一下场景,窗帘可以手动打开,也可以設定让其定时打开或关闭,或者感应到环境光的变化而自动控制,灯泡也是,人来灯亮人走灯灭。但是,假如离开房间不一定希望灯泡就关闭,這就需要智能家居的下一个进阶,通过記录用户的行为习惯并进行分析,灯泡可以自我学习和进化,知道用户一般离开多久应该关闭灯光,或者知道在哪个时间段离开房间就不会回来了。

  所以,物联时代的智能灯具需要更多智慧。在应用场景中,以大數据为代表的新技术通过分析用户习惯、用户心理更贴近用户需求,將一切东西认知化,万物互联、万物感知。照明企业以“连接人与服务”为核心,通过技术让人从灯具中“感知真实世界”。

  云智易物联平台曾提过“通过物联网技术重塑商业模式”,恰恰描述了下一阶段照明产业真正需要革新的思维,互联平台+用户數据采集整合+完善运营服务体系,构成了整个物联网生态体系的架构。

  卢明一针见血,物联网时代,LED照明將会更人性化、智能化,只要有LED灯光的地方,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都將无比順畅,大大提高社会的工作效率与便捷程度。在這时,照明的本质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將由原来的单一的照明功能,改变为综合照明功能与信息传递的一个平台或者工具。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物联网“三大改造”究竟会把照明产业往哪改?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dtmuban",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